甜蜜的负担,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好好吃饭了吗
来源:admin
发布日期:2022-07-04 08:30
阅读量:3437
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每天吃的东西都必须“精打细算”。这些“甜蜜的负担”,轻则引起血糖波动,重则危及生命。 本期「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」,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饮食,科学防控糖尿病。 糖尿病,是指空腹血糖在7.0mmol/L以上,或者进餐后血糖在11.1mmol/L以上。只要有一个血糖值符合,并且有口渴、多饮、多尿、体重减轻等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。
糖尿病的控制标准:空腹血糖4.4-7.0mmol/L;非空腹血糖不高于10.0mmol/L。 一般情况下,人身体正常的血糖处于平衡状态。在特殊情况下会执行“宁高勿低”的指令,因为低血糖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危及性命。 体内血糖的平衡,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,升血糖的选手人高马大,主要有糖皮质激素、生长激素、胰高血糖素、肾上腺素等;但是降血糖的选手只有一位,就是胰岛素,以一挑重担,实在压力山大。 所以,如果一旦能降血糖的胰岛素不能工作,出现了问题,就没有替补队员,能容易升高血糖,糖尿病就来了。 当身体将过量的食物以能量的方式储存在体内,会导致只进不出,身体负担越来越重,就容易升高血糖,患糖尿病。 临床上,糖尿病往往会出现“三多一少”的典型症状,即“多饮、多尿、多食和体重下降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 最初,糖尿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。当胰岛素不能起作用时,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工作,会导致血糖浓度越来越高。
此时,肾脏会通过尿液排出大量的糖,产生尿糖。这样吃进去的食物的能量不能为身体利用,都从尿中排出去,身体会感到疲劳,出现食欲增加、体重却减轻的情况。 尿糖从肾脏排出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溶解,就会出现小便增多,多尿使身体大量的水分流失,就会让人感到口渴,进而大量饮水。 是人体的能量来源,为身体活动提供能量,包括看得见的运动,看不见的活动,例如大脑的思考、五脏活动等。 一是主食(碳水化合物)经过身体(大型加工厂)转变为葡萄糖,进入血液,成为血糖。 三是肝脏。肝脏中储存了很多肝糖原。在空肚子的时候,肝糖原可以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,形成血糖,为身体提供能 量。所以,如果肝脏有问题的患者很容易引起血糖问题。 一是供给能量。如大脑,如果缺少能量,就会昏迷,严重甚至死亡,所以需要防范低血糖。 读懂了血糖的“来”与“去”,在饮食上,糖友们就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能量来源与总量,从而有效维持体内血糖的稳定。
专家建议,糖尿病患者一天的主食控制在5-6两(1两=50克);蛋白质摄入可遵循“四个一”原则:一两瘦肉,一杯牛奶,一个鸡蛋,一两豆制品;蔬菜不严格限制。此外,脂肪摄入需要严格控制。尤其是饱和脂肪酸,会导致血糖浓度上升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偏高等问题。可以选择相对健康的Omega-3脂肪酸。 对于碳水化合物(主要是主食),要同时关注质和量,对于脂肪,质比量更重要。可以在食品包装上读取这些有用信息,尽可能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,建议每周至少吃鱼两次,如三文鱼。水果建议在病情控制较为理想时吃。例如两餐之间,在空腹血糖<7mmol/L,餐后血糖<10mmol/L时一般认为控制较为理想。
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,每天总量要小于200克,注意不要吃过滤后的果汁。要避免选择香蕉、荔枝、柿子、红枣、桂圆、葡萄等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,可以选择草莓、猕猴桃、苹果、梨、柚子、橘子、李子、西瓜等含糖低的水果。 零食要尽量控制吃,以低热量、高容积量食品为宜,如黄瓜、西红柿等,坚果类要限量吃,如瓜子、花生、核桃。一般不提倡饮酒。 总结起来,糖友们吃什么都一次少吃点,讲究适度。在刚开始控制饮食的时候,可能会产生饥饿感。但是没关系,只要坚持2个星期左右,长的可能是2-3个月,身体就会做出调整,适应现在的饭量,不再感到饥饿。 除了管住嘴,生活中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糖友们更好地控制血糖稳定。 例如,选择的食物种类越多,品种越杂,颜色越丰富越好。多样化食物不仅可以满足每日营养的需要,同时越杂的食物,消化吸收的时间越长,可以帮助糖友消除饥饿感,助于降低餐后血糖。进餐讲究细嚼慢咽,先菜后饭,每次吃饭时间控制在15-30分钟左右为宜。中国膳食指南建议,每天每人至少应摄入500克的瓜果蔬菜。
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有利于帮助机体保持酸碱平衡,促进大便通畅,减少胆固醇吸收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其中,蔬菜以大叶蔬菜为首选。在进餐时,可以先吃完100克蔬菜后再吃其他食物,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蔬菜中膳食纤维的包裹作用,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。 此外,要养成饭前喝汤的习惯,有助于防止进食过量。饭后喝汤,只会将胃越撑越大。 饮食、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,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高发因素。中医讲究“治未病”,未病先防非常适用于糖尿病的预防。 未雨绸缪,提高对糖尿病的基础认识,提前关注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,可以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健康风险!